找到相关内容1250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思想脉络论

    唯识宗、法界圆觉宗是相同的,这说明印顺关于大乘佛法的三论论是与太虚关于大乘佛教的三宗论是一脉相承的。在《法海探珍》中,又以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作为三论论的理论根据。[38]印顺作了这些...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561387.html
  • 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幻论

    一观点出发,创立佛教著名的哲学三原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龙树《大智度论》卷22)。此中“诸行”意同精神现象、心理活动;它们因与之有关的内外条件的成熟而产生,又因与之有关的内外条件的破坏而消亡;故曰“无常”。“诸法”包括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它们本身没有不变不灭的成分或主体,故曰“无我”。在佛家看来,“无常、无我”是制约事物自身的规律;因此,事物(经验世界)毕竟“非真存在”。非真存在,...

    巫白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4861404.html
  • 佛教与人生宇宙

    自然引生无分别智。“如露亦如电”必须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结合,深知一切法都是刹那刹那生灭不停,没有丝毫停顿,找不到一丝半毫的定法。譬如朝露,太阳一照,化为乌有;譬如是光,一晃就过去,全...,皆唯有心。”佛亦常说心外无法,因为心有染净两种,若人知一切诸法皆唯心所现,无实自体,则自无我执法执,亦无烦恼、所知二障,而心自清净,成为出世净法。故《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1661434.html
  • 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

    诸法无常,从其心生。诸法皆苦,亦由心生。诸法无我,亦从心生。”(《宗镜录》卷九十六)生死、涅槃,亦由心作:“生老病死,皆是自心。地水火风,终无别体。是以众生耽着生死,二乘厌畏生死,皆不了心外无法,为...云:“虽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失。善恶之业因,苦乐之果报。非有人我,能作能受。但是识持,因果不亡。”“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2761447.html
  • 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佛教,是不尊奉人格神,不主张崇拜偶像的。他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十二缘起”等学说,用来反对婆罗门教的神权统治和梵天创世说,对“上帝&...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5761539.html
  •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实现‘相适应’或‘相协调’对佛教的基本要求。我们还认为,佛法博大精深,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无我利他、普渡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三学并重、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261633.html
  •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的证据。佛教的存在论是以“缘起法”为中心,“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事物都是过程,都存在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因此我们称之为“过程存在论...因为持种才是诸法之因。   真如能够假立为“种子”,其原理与“闻熏习”是相同的。《瑜伽论》说:“诸阿罗汉实有转依,而此转依与其六处,异不异性...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961689.html
  • 法脉——教派: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

    忧惶烦恼,不得自拔”的中国人及中国学术界指出,真正的人生解脱及文化建设当以佛学为本。在《究元决疑论》这篇论文中,梁漱溟就依于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教理,将世界理解为因果相续、迁流不住,既...;为万法之本,诸行之因,乃唯识哲学最根本的失误。这一失误,使其哲学名曰无我,实为有我,乃为“神我”,从而使“自性菩提,果安在耶”?因此,大乘有宗始终不能...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5461717.html
  • 《西游记》与佛教的关系

    关于“物”、“空”等的看法。“般若”讲究“色”和“心”,“色”就是物质性的东西,“心”指精神性的东西,佛教认为这两者都是空的,最终都是空的,所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要达到清静涅磐才好。释迦牟尼曾说,大海...

    傅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961754.html
  • “基体说”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唯识思想中之dhatu类概念

    ”的否定是其基本立场。因此,“大我”是在“诸法无我”的意义下,依据诸法的实性(空性、无我性)建立的,非是常一不变、独立自在之实体。《大般涅粱经》卷二⑨  谈诸法无凡夫所计执之我,但有真我,实即以诸法之...大乘流派所共同破斥的对象。  如来藏思想确实一反原始佛教以及部派佛教主流、初期大乘佛教的“无我说(niratman—vada)”传统,引入了佛性、如来藏之“大我说(mah~t一~tlnmn—vada)...

    周 贵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361946.html